管子曰“身不善之患 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
管子曰:“身不善之患(1),毋患人莫己知。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是以我有过为(2),而民毋过命(3)。民之观也察矣,不可遁逃以为不善。故我有善,则立誉我;我有过,则立毁我。当民之毁誉也,则莫归问于家矣,故先王畏民。操名从人,无不强也;操名去人,无不弱也。虽有天子诸侯,民皆操名而去之,则捐其地而走矣,故先王畏民。在于身者孰为利?气与目为利。圣人得利而托焉,故民重而名遂。我亦托焉,圣人托可好,我托可恶,以来美名,又可得乎?我托可恶,爱且不能为我能也。毛嫱、西施(4),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气于面,不能以为可好。我且恶面而盛怨气焉,怨气见于面,恶言出于口,去恶充以求美名(5),又可得乎?甚矣,百姓之恶人之有余忌也(6),是以长者断之,短者续之,满者洫之,虚者实之。”
(1)身不善之患:即忧患自身不完善。
(2)过为:即错误的行为,做错事。
(3)过命:错误的评价。命,即名,评价。
(4)毛嫱、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两个美女。毛嫱,越王爱姬。西施,越女,被献给吴王夫差。
(5)恶充:即“恶之实”,指丑恶的事实。充,即“实”。
(6)余忌:较多的缺陷。忌,忌讳,这里是缺点的意思。
管子说:“要忧患的是自身不善,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丹青藏在深山,人们知道把它取出来;美珠藏在深渊,人们也知道把它取出来。所以,我自己的行为可以有错误,民众的评价却不会有错。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都不能瞒着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我有优点人们就立即表扬我,我有过失人们就会指责我。面对民众的指责和表扬,不用再回家去询问是非,所以先王敬畏民众。拥有好名声而且听从民众,是最强大的;名声不好而且脱离民众,是最弱小的。即使是天子诸侯,如果民众都因其恶名而离去,也会失其领地而流亡了,所以先王是敬畏民众的。人身上什么最有利于人?气目最有利于人。圣人得到气目之利以为依托,所以能得到民众的器重而名声远扬。我也依靠它,但圣人以行善得耳目之利,我则以行恶为手段,而想求美名,怎么能行呢?我以行恶为手段,即使爱我的人也无法帮我得到美名的。毛嫱、西施是天下有名的美人,但是如果脸上满是怨色,也不美丽。我本姿色丑恶又满脸怨气,怨气表现在脸上,恶言又出于口中,以恶的内容而想获得美好的名声,能办到么?百姓是非常憎恶有严重缺点的人的,所以,过长的要截短,过短的要续长,过满的要疏泄,空了的要加以充实。”
管子曰:“善罪身者(1),民不得罪也;不能罪身者,民罪之。故称身之过者,强也;治身之节者,惠也(2);不以不善归人者,仁也。故明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来惧身(3),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今夫桀纣不然,有善则反之于身,有过则归之于民。归之于民则民怒,反之于身则身骄。往怒民,来骄身,此其所以失身也。故明王惧声以感耳(4),惧气以感目。以此二者有天下矣,可毋慎乎!匠人有以感斤欘(5),故绳可得料也;羿有以感弓矢,故彀可得中也(6);造父有以感辔策(7),故遬兽可及(8),远道可致。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在于既善,所以感之也。”
- 攸所第三位阴爻以拑制的高压手段治民没有好处既已为此忧虑祸患消[图]
- 楚州隋置楚州治所初在寿张县后移治山阳县今属江苏淮安 嫡亲关[图]
- 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遗爱寺在庐山香[图]
- 五柳陶渊明因其住宅旁有五株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曾作《五柳先[图]
- 心无止息百忧以感之众虑以扰之若风之吹水使之时起波澜非所以养寿[图]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疑义相与析 [图]
- 大畏民志[图]
- 孟尝君为从齐国将与韩、魏联合攻秦孟尝君派公孙弘入秦探听虚实刚[图]
- 其领浙西范仲淹晚年之前曾担任杭州知州募民存饷招募灾民服役以让[图]
- 《乐化》 三十八至四十 论述礼乐教化对人内心修养和人伦教化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