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说“言论如果能够多次验证于行动的话就崇尚它;言论如果不能
墨子说:“言论如果能够多次验证于行动的话,就崇尚它;言论如果不能见之于行动,就不要崇尚它。言论不能见之于行动而又崇尚它,那就是说空话。”
子墨子使管黔游高石子于卫(1),卫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子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致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是以去之也。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2),辞三公,东处于商盖(3),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道,受狂何伤!”高石子曰:“石去之,焉敢不道也。昔者夫子有言曰:‘天下无道,仁士不处厚焉。’今卫君无道,而贪其禄爵,则是我为苟陷人长也(4)。”子墨子说,而召子禽子曰(5):“姑听此乎!夫倍义而乡禄者(6),我常闻之矣;倍禄而乡义者,于高石子焉见之也。”
(1)管黔:应为“管黔敖”,与高石子均为墨子的弟子。游:游扬,举荐。
(2)周公旦:即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曾平息管叔和蔡叔的叛乱。关叔:即“管叔”。
(3)商盖:当为“商奄”,地名。周公辅佐成王,后还政于成王,自己住到商奄去。
(4)苟陷人长:当作“苟啗人(zhāng)”,粮食。
(5)子禽子:即禽滑釐,墨子门下有名的弟子。
(6)倍:通“背”。乡:通“向”。下同。
墨子让管黔敖举荐高石子到卫国去,卫国国君给高石子很优厚的俸禄,并安排他做卿。高石子三次朝见时都把意见全部说出来,他的意见却没有被采用。他离开卫国到了齐国,见到墨子说:“卫国国君因为老师您的缘故,给我优厚的俸禄,把我列为卿。我三次朝见时都把意见全部说出来,却没有被采纳,所以我离开了卫国。卫国国君或许会以为我狂妄吧?”墨子说:“只要离去是符合道义的,背上狂妄的名声又有什么影响呢!古时候周公旦讨伐管叔,辞去了三公的职位,住到东方的商奄去,世人都称他狂妄,但后世人却称颂他的德行,传扬他的美名,直到现在还没有消失。况且我听说:做义事不是为了躲避批评而追求赞誉,只要离去是符合道义的,背上狂妄的名声又有什么影响呢!”高石子说:“我离开卫国,哪里敢不遵守道义啊!从前老师您曾说过:‘天下没有道义,仁人义士就不应该处在俸禄优厚的位置上。’现在卫国国君没有道义,如果贪图他的俸禄和爵位,那我就是白吃人家的粮食。”墨子很高兴,叫来禽滑釐说:“听听这些话吧!背弃仁义而追逐俸禄的人,我经常听说;放弃俸禄而追求仁义的人,今天在高石子身上看到了。”
- 攸所第三位阴爻以拑制的高压手段治民没有好处既已为此忧虑祸患消[图]
- 楚州隋置楚州治所初在寿张县后移治山阳县今属江苏淮安 嫡亲关[图]
- 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遗爱寺在庐山香[图]
- 五柳陶渊明因其住宅旁有五株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曾作《五柳先[图]
- 心无止息百忧以感之众虑以扰之若风之吹水使之时起波澜非所以养寿[图]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疑义相与析 [图]
- 大畏民志[图]
- 孟尝君为从齐国将与韩、魏联合攻秦孟尝君派公孙弘入秦探听虚实刚[图]
- 其领浙西范仲淹晚年之前曾担任杭州知州募民存饷招募灾民服役以让[图]
- 《乐化》 三十八至四十 论述礼乐教化对人内心修养和人伦教化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