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从师学道的风尚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难问题也太难了古
唉!从师学道的风尚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难问题也太难了。古时候的圣人,远远超过一般人,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普通人,远远低于圣人,但却耻于向老师学习。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由于这一点吧。
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而他自己却耻于向老师学习,这太糊涂了。那些孩子们的老师,只是拿着书本教孩子学会其中的句读,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的老师。句读不理解的,疑难不能解答的,前者还请教老师,后者都不请教老师了。小的方面学了而大的方面却遗弃了,我看不出这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辱,而士大夫这类人,如果有人说起“老师”“学生”等,那么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加以嘲笑。问他们为什么嘲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羞耻;称官职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谄谀。唉!从师学道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可知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是君子瞧不起的人,现在君子的见识反而不如他们,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于曾经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请教。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学识道德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有先有后,学问也各有专长,不过如此罢了。
李家有个孩子名叫蟠,今年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传文全都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束缚,在我这里求学。我赞赏他能实行古人的从师之道,就写了这篇《师说》赠给他。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种尊师重道的说法是中国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美德,本文就是从理论上阐明老师的作用和从师的重要性。文章开篇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观点,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古今于师态度之不同作对比,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于师态度之不同做对比,从而批评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相师的不良社会风气。作者在文中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观点,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由于作者的阶级局限,文中不免透露出轻视“巫医、乐师、百工”的思想。
全文立意高远,错综复杂,反复引证,笔势纵横,意味无穷。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者先生,于兹也有年3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4,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觝排5异端,攘斥佛老;补苴6罅7漏,张皇幽眇;寻8坠绪9之茫茫,独旁者0搜而远绍者者;障者也百川而东之者3,回狂澜者4于既倒者5: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醲郁者6,含英咀华者7。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者8姚者9姒也0,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也者其中也也而肆也3其外也4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也5,细木为桷也6,欂栌也7、侏儒也8,椳也9、30、扂3者、楔3也,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33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34廪粟35,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36,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37为楹,而訾38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39也。”
所事:侍奉。旧时代学生跟老师学习,这种关系称“事”。也 兹:此,今。3 有年:多年。4 晷(guǐ):日影。5 觝(dǐ)排:排斥。6 补苴(jū):弥补。7 罅(xià):裂缝,漏洞。8 寻:理出。9 坠绪:指已衰落不振的儒学。者0 旁:广泛。者所绍:继承。者也 障:防堵。者3 东之:使百川向东流。者4 狂澜:狂涛,比喻异端。者5 既倒:已经倾倒。者6 醲郁:指内容醇厚馥郁的作品。者7 含英咀华:指对文章的精华,细细咀嚼体味。者8 规:取法。者9 姚:虞舜的姓。也0 姒:夏禹的姓。也所闳:大。也也 中:文章内容。也3 肆:恣肆。也4 外:文章形式。也5 杗(máng):屋梁。也6 桷(jué):屋椽。也7 欂栌(bó lú):斗拱。也8 侏儒:梁上椽。也9 椳(wēi):门臼,用来承门枢。30 (niè):门中央所竖短木。3所扂(diàn):门栓。3也 楔(xiē):门两旁所竖的长木柱。33 卓荦(luò):指突出,不凡。34 靡:耗费。35 廪(lǐn)粟:米仓的米。36 崇庳(bēi):高低。37 杙(yì):小木桩。38 訾(zī):诋毁,指责。39 豨苓:又名猪苓,利尿药,久服损肾。
国子先生一大早就走进太学,召集全部学生站在学馆下,教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而进步,因贪玩而荒废;德行靠深思熟虑而有所成就,因随俗苟且而毁败。当今贤臣圣主相聚在一起,国家法度政令能贯彻执行。铲除凶险奸邪的坏人,选拔德才兼备的好人,具有一点优点的人都已录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不被提拔使用的。国家搜罗人才,剔除不好的,选择优秀的,让这些人克服缺点,做出成绩。可能有无才而侥幸得到提拔的,但哪有能力强而不被举用呢?你们怕的应是自己学业不能进步,不要担心主管官吏不明察;怕的应是自己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必担心主管官吏的不公正。”
话还没有说完,有一个学生就在队伍中嘲笑说:“先生欺骗我们!我跟先生学习,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先生嘴里不停地吟诵六经的文章,手中不停地翻阅诸子百家的著作。对史籍一类的著作必提出书中要点,对理论性的著作,必探索其中精深的义理。广泛学习而又务求有所收获,知识不管大小都不会舍弃,点灯熬油,夜以继日,常常终年苦学不倦。先生对于学业,可称勤奋了。先生抵制儒家之外的学说,排斥佛教和道家。补充儒学的缺漏不足,阐发其精致的义理。寻求失传了的儒学,独自广泛搜求,远承孔孟;指导异端邪说就像防堵大小河流泛滥,引它们东流入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把已经倾泻的狂涛挽转过来。先生对于儒家,可称有劳苦功高了。您沉浸在内容醇厚的儒家典籍之中,玩味其中的精华,写起文章来,满屋子都是参考书。向上学习虞书、夏书的深远无穷,周书、殷书的曲折艰深,《春秋》的一字不苟,《左传》的铺张华美,《周易》的变化无穷而又有规律,《诗经》的内容纯正、辞藻华丽。向下学习《庄子》《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辞赋,好像同样美妙动听的不同乐曲。先生对于写文章,可说内容精深博大,文辞波澜壮阔了。您少年时刚懂得学习,就勇于实践,长大后通晓为人行事的道理,事事都处理适当。先生对于为人处世,可称成熟完备了。但是,却不被人信任,也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处境困顿,动不动就获罪惹祸。只短暂地做了御史,便被贬谪到南方边远地区;三年当博士,却担任闲散职务,表现不出您的政治才能。命运跟您的仇敌相勾结,使您屡遭挫败。即使在温暖的冬天,儿子也叫冷;在丰收年成,妻子也挨饿哭泣。头秃齿落,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去考虑这里的原因,反而教别人去跟着做。”
- 40岁后的生命高危期 一年体检一次或许不够[图]
- 家里种什么植物能够对抗雾霾[图]
- 聂夷中 ( — ?)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咸通十二年[图]
- 太宗继位之后很看重魏征的才华不但没有记恨前仇反而重用了魏征派[图]
-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正是要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哪!”曾晳便说“[图]
- 李自成起义军雄据荆襄遂图谋取京师李自成采纳谋土顾君恩之策先取[图]
- 自强不息就是指君子效法《乾》卦之“健行”之象其立身、行事始终[图]
- 事战事舍止宿钜大四面与他国接壤的国家贵在防御背靠大海的国家贵[图]
- 同年夏天樊崇、逄安谋反被处死杨音在长安时对赵王刘良有恩光武帝[图]
- [ ]夕阳吹角夕阳下吹响的号角套用陆游《浣沙溪·和无咎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