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刊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
本书原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咸淳刊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参校明以来多种版本,但因本书所在书系的体例,不出校记,在原文上径改,其中少量有特殊意义的校勘,在注释中予以说明。
沈冬梅
年2月
卷上
一之源
本章以“茶之本源”为题,全面概述了茶的多方面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起源和特性,大茶树,茶树的植物学性状,茶的名称、用字,茶树生长栽培的环境条件、栽培方法,鲜叶品质的高下及鉴别方法,茶的效用,以及采、造茶不合法就会对人造成妨害等内容。
首句“南方之嘉木”极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概述了茶树的产地之源,以及茶树的秉性美好。茶之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茶益人;二是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茶都是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本章主要论述前者。
自战国末期楚国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橘颂》“后皇嘉树”起,中国古代文人即有以“嘉”称颂某类植物,或以某类植物的品质乃至美人来比况君子之性的传统,即“香草美人”的传统。陆羽《茶经》沿袭了这一传统,称茶为生长于南方的嘉木,与本章下文中的“精行俭德”相呼应,使植物之茶,标著了品德之性,吸引着读者跟随作者继续往下探究茶之知识。而陆羽称茶为嘉木亦为后人所承袭,至北宋文豪苏轼,更是将茶叶视为嘉叶,为其撰写了拟人化的传记作品《叶嘉传》,盛赞茶叶清白可爱风劲颖挺的君子资质,明代徐岩泉还称茶为居士并为其作传。
《茶经》关于高数十尺的野生大茶树的描述与记载,在当时或许只是趣闻,只是陆羽如实记录其实地考察所获茶知识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在中国大量的野生大茶树尚未被实地发现之前,《茶经》记载的野生大茶树就成为中国野生茶树的历史文献证据。这也可谓是《茶经》对于中国茶业与文化的历史贡献之一。
关于茶树“植而罕茂”的论述,是首次论及茶的不宜移植之性。古时囿于知识技术,茶树移植之后很难成活,故而只能以种籽直播,所以此后人们将此局限称为茶的“不移”或“不迁”之性,甚至将这一植物种植现象比附到社会生活中,将茶引入婚姻之礼,用其“不迁”之性,来单向且严苛地要求婚姻中的女性。此后,甚至形成“三茶六礼”的婚姻习俗。
陆羽在本章首次将茶性与君子精行俭德之性相提并论,提升了茶的文化内涵。
本章关于茶的用字、茶的名称等内容,对茶字的起源研究有所助益。
本章的一些撰述方法也值得称道:通过与其他植物相关部位类比的方法介绍茶的植物学性状;介绍种茶法时,也用为人所熟知的种瓜法相比;论述茶既益人但若采造不得法也会对人造成妨害时,则用人所熟知的中药名品人参作比。作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可以说作者陆羽是在茶尚不为人所遍知的情况下采用的最佳的介绍方法,对于读书与游学都不甚便利的古人来说,易于明白和掌握。
在大力宣扬茶的同时,陆羽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绝不回避、绝不虚词掩饰,客观地陈述不好的茶可能会对人产生的危害,这在此后继出的同类著作中极为罕见,这让人看到陆羽的科学态度,客观精神,对后人永远都有垂范作用。人们可以看到陆羽是站在人的高度,而非单纯站在茶的物质的立场上谈论茶叶,这对物质横行、利益至上的当下社会,是有其启发意义的。
- 碳中和管理证去哪里考?[图]
- 生产部岗位职责是什么?[图]
- 应届生要明白的“校招”和“社招”区别[图]
- 生产部管培生工作内容有哪些[图]
- 机场运行指挥员岗位职责有哪些[图]
- 如何撰写“工作经验”?[图]
- 沙丁鱼的营养价值[图]
- 中药鱼腥草的饮食疗法方法[图]
- 宝宝何时候可以剪指甲?[图]
- 科学解释流传在民间的七种怀孕的说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