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三明KTV招聘网 > 三明热点资讯 > 三明学习/知识 >  《乐化》 三十八至四十 论述礼乐教化对人内心修养和人伦教化的

《乐化》 三十八至四十 论述礼乐教化对人内心修养和人伦教化的

2022-10-26 02:13:02 发布 浏览 846 次

《乐化》 三十八至四十 论述礼乐教化对人内心修养和人伦教化的作用,并记述先王制定《雅》、《颂》之乐的意义。

《师乙》 四十一至四十二 论述歌舞是心中喜悦之情的自然流露。

上表见丁鼎:《礼记解读》(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第467页。

上表所记,是现存《礼记》中《乐记》的版本,但学界普遍认为《乐记》曾出现过多种文本,如刘向《别录》所辑的二十三篇本;又据《汉志》载,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与毛生等人“共采《周官》及诸子中言乐事者,以作《乐记》。”为二十四卷本。可惜,上述的《乐记》传本,今已亡佚不可考。

至于《乐记》的作者是谁,历来众说不一,或言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或言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或言是汉武帝时公孙尼;又谓是河间献王刘德及他的儒臣毛生。对于以上众说,学界之意见不一。但据郭店楚简和其他战国简帛的出土和研究所示,《乐记》的成书当不会晚于公元前四世纪。

如前所述,《乐记》是儒家的“乐”论专著。然而,时至今日,有人从音乐艺术的角度、从美学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乐记》的现代意义。若然我们把《乐记》重置于《礼记》文本的脉络之中,便会发现儒家如何处理个体之“情”和群体之“理”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己”和“群”的关系若即若离,“个人”与“社会”之间充满着种种矛盾。当然,《乐记》不可能是救世良方,但若我们用心细味,可能会从宫、商、角、徵、羽之外,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

凡音之起 []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 [2] ,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3] 。

音:曲调。《乐记》中,“音”与“声”、“乐”相对,郑玄认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杂调和谓之音,单出谓之声。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