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三明KTV招聘网 > 三明热点资讯 > 三明名言/句子 >  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在平定各割据势力同时还针对长期以来藩镇割据带

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在平定各割据势力同时还针对长期以来藩镇割据带

2022-11-29 12:48:55 发布 浏览 515 次

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在平定各割据势力同时,还针对长期以来藩镇割据带来的政权频繁更迭,采取了一系列集权于中央的政治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北宋的军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领导体制

北宋军队的领导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宋太祖出身行伍,由禁军小校逐步升迁到禁军将帅,进而黄袍加身,因此,深知五代军制的弊病。他认真总结了藩镇敢于抗拒王室,将佐可以逐杀主帅以至称王称帝的历史教训,认识到:“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作为皇帝,必须牢牢掌握兵权,才能稳固政权,使其长久。而要牢牢掌握兵权,就必须改革兵制,削夺武将的权力,改变武人左右政局的局面。为此,他在取得政权后,立即执行了“罢功臣,释兵权,制将帅,立兵制”的政策,将中央和地方的军权收归皇帝手中。在中央,以“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宿将的兵权;在地方,则以文臣知州军事,将节度使的行政权与兵权解除。

为了从体制上限制军队将帅的权限,使兵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得以实现,宋王朝在中央实行了以枢密院掌管军政军令,三衙分掌马步军的训练与日常管理、临时派将统兵出征的分权制度。

枢密院是宋代主管军机事务的最高机关,与中书并称二府。枢密院的长官是枢密使、副使、或知院事、同知院事。枢密使、副使与参知政事(副宰相)合称“执政”,与宰相共同负责军国要政,是朝廷中地位仅次于宰相的最高行政长官之一。枢密院负责制定战略决策,处理国防事务,招募、检阅、调遣军队。枢密院的组织,在正副长官之下,还有签书院事与同签书院事,又设都承旨、副都承旨,负责内部事务;其下又有检详官、计议官、编修官,为枢密院的骨干。

三衙是宋代分掌全国军队的最高指挥机关,其全名是殿前都指挥使司(简称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简称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三衙各设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和都虞侯,但很少同时配齐九员。三衙的都指挥使简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衙掌管全国军队的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三衙互不统属,直接隶属于皇帝。

北宋派禁军出师时,不用三衙将帅统兵,而是由皇帝临时任命其他官员为率臣(帅臣)。事定之后,兵归三衙,统兵将帅各还本职。

北宋军队的领导体制把调兵权、统兵权、握兵权一分为三,正像靖康元年()知枢密院事李纲所说:“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一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这种军制对于消弭多年的兵祸,保障社会的安定,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起了良好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事不得专而又互相掣肘,最后都听命于皇帝一人,甚至主帅在战场上,也得按皇帝事先钦定的阵图指挥作战,以致往往贻误战机,招致失败。

军队体制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