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三明KTV招聘网 > 三明热点资讯 > 三明励志/美文 >  凡遇有大的军需其粮饷等有相当的部分是来自于商人这就是所谓的助

凡遇有大的军需其粮饷等有相当的部分是来自于商人这就是所谓的助

2022-11-25 22:57:17 发布 浏览 887 次

凡遇有大的军需,其粮饷等有相当的部分是来自于商人,这就是所谓的助饷。此举也是以盐商参加最为积极。据记载凡政府有军事行动,商人出资“报效”已成定例。商人参与助饷的是在清朝,因为清朝建立后,国内的军事举动一直不断,乾隆皇帝自称其有“十全武功”表明军事行动的频繁。频繁的战事,耗尽了政府的财力,于是为了取悦于政府,商人们便主动拿出钱物支持政府。据官书上称:“乾隆中金川两次用兵,西域荡平,伊犁屯田,平定台匪,后藏用兵,及嘉庆初川,楚、陕之乱,淮、浙、芦、东各商所捐,自数十万、百万以至八百万,通计不下三千万。其因他事捐输,迄于光绪、宣统间,不可胜举。”其实商人们也有着自己的考虑,他们的财富来自于盐业,经营盐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有时他们就是凭借着政府给予的特权而业盐致富的,所以拿出钱来支持政府,对他们来说是一桩不亏本的买卖,事后政府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特权,会赚更多的钱财。

商道

我国商人出现较早,这当然首先表现在交易活动的开始。《诗经·氓》中那位“抱布贸丝”者大概就是一位正在交易的商人。而《易·系辞》中“列廛于国,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话也基本上勾画了古代商人的交易活动。尽管我国商业发展远远超过同一时期的欧洲各国,但由于历代的贱商政策,却使他们不能很正常地发展,即使出现几个豪商富贾,亦多被视为市井驵侩之徒,在正史之中很少有立传的资格。在历代史书的食货志中虽然有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记述,但涉及商人极少,而且往往是与国家的政治活动相关连的。至于商人的生活,尤其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就更微乎其微了,就是在唐宋商业兴盛时期也是如此。直到进入明清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人队伍得到迅速发展,全国涌现十几个大商人集团,才使这一状况得到改观。在明清笔记、文集中记载了一些商人言行。如汪道昆的《太函集》、谢肇涮的《五杂俎》、李维桢的《太泌山房集》,以及归有光的《震川先生文集》等均是。尤其是宗谱、家谱以及一些地方志、墓志铭的大量修纂,更使各地保留了一些商人材料,使我们能够比较清楚地勾画出商人的物质生活及其精神生活的情况。因此,在这一章的文化生活以及下一章的物质生活两章中,我们基本上本着厚今薄古的原则,对明清以来的商人情况介绍的多一些。当然尽管前期材料稀少,我们也将尽量勾勒出其大致面貌,以保持历史以及全书风格的完整性。

在阶级社会,商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虽然其中每一个成员的活动从形式到目的均有不同,但就商业活动来说,往往能够反映他所代表的那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尤其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等级特权制度下,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均是如此。这其中包括思想意识、社会风尚、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诸多方面。当然不同的社会时期,其内容也就不尽相同,而所有这些均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商业文化。就反映的商人精神世界而言,其形式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

商人的思想意识与社会风尚

历代商人均以通物、居卖为事,以求其利,即所谓“逐什一之利”。但由于长期封建社会的贱商传统,他们的活动往往受人轻视,而使一些有志之士鄙而不屑。其实这对于那些为社会的商品流通做出了贡献的商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就思想意识而言,他们虽然有惟利是图的一面,但除此以外他们还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完善的商业标准和道德观念。这些标准和观念往往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值得肯定的。

在周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把中国分割为大小数十个小国。这种诸侯割据的局面,为各国商人屯积居奇,四出贸易以互通有无,创造了机会。虽然他们出于商业利益四处奔走,却往往留意知晓国家大事,富于爱国之心。郑国商人玄高智退秦师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由于他的机智应变,从而保住了郑国。事后当郑国国君要对他进行封赏时,他却说出了一番诚信不欺的话,他说:“因欺诈而得到赏赐,那么郑国的朝政就要废弛了。作为一个国家而没有信义,是败国之俗。赏赐一人而败坏了国俗,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他隐身于东夷,一直再没回来。这里,玄高虽然谈的是军国大事,其实应该是有所喻指的,在他实际的商贾生涯中,一定也会像他所讲的“国俗”一样,遵循一条以信为先的原则。这当然是他经商成功,并能留名青史的重要原因。而在当时,像这样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的商人并不止玄高一人,又如,晋国的荀在之战中被楚国抓走。在楚国,他与一个郑国商人结识,并密谋由这位商人带他逃走。但是计划尚未实行,楚国已经把他释放了。回到本国以后,他非常看顾这位商人,就好像他真的救过自己一样。那位商人说:“我没有什么功劳,哪敢接受实际的酗谢呢?”于是他转移到齐国做买卖去了。这位商人,虽然史书上姓名不传,然其智谋行谊恐不在玄高之下,表现了东周商人在思想意识方面的高风伟度。

汉代的药材商人韩伯休在长安城中卖药,“口不二价,三十余年”,而这里所说的“口不二价”是以他的药材货真为基础的,也体现了经商以诚信为本的精神境界。

到了明清之际,由于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达,使商人足迹遍天下,同时也把商人思想、商人意识以及商人风气带到各地。其中包括生活追求、人情世态、商人习俗、商业伦理等等。这种社会风尚的变化,标志着明清时期商人思想文化的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